- 乒乓球
- 乒乓球新聞
- 羽毛球新聞
- 戶外資訊
- 網球新聞
- 綜合類新聞
- 乒乓球技術打法
- 羽毛球
- 羽毛球打法技巧
- 戶外裝備導購
- 戶外知識
- 網球明星
- 運動健身
- 乒乓球比賽視頻
- 羽毛球比賽視頻
- 戶外裝備體驗
- 網球比賽視頻
- 足球
- 輪滑
- 乒乓球拍器材評測
- 羽毛球器材評測
- 戶外
- 網球裝備導購
- 臺球
- 騎行
- 乒乓球導購
- 羽毛球拍品牌導購
- 旅游路線攻略
- 網球
- 網球打法技巧
- 籃球
- 乒乓球明星
- 羽毛球明星
- 網球器材評測
- 游泳
- 登山/攀巖
- 乒乓球知識
- 羽毛球知識
- 網球知識
- 瑜伽
- 戶外視頻
- 乒乓球場館
- 羽毛球場館
- 網球場館
- 乒乓球比賽規則
- 羽毛球比賽規則
- 網球比賽規則
- 乒乓球促銷
- 羽毛球促銷
- 網球促銷
- 戶外促銷
- 綜合類促銷
- 綜合類
- 乒乓球教學視頻
- 乒乓球搭配技巧
- 促銷活動
商城資訊
由網球鞋一窺羽毛球鞋的未來發展
網球和羽毛球,兩者其實頗有淵源。
? ??
在二者的歷史發展初期,它們除了一個打著插毛球,一個打著禿皮球之外,從表面上看真沒多大區別。場地自然都是泥地上插個網;兩撥人穿著寬松卜卡黨的衣褲,拎著木制拍子互掄。而這木制的球拍無論是拍面、長度還是外觀也都十分相似,怎么看都是一個網兜。即使后面發展起來了,曉得在地上畫線了,仔細看看,是不是網球場和羽毛球場的線都差不多?兩者也走著同樣的單打和雙打路線,球拍類運動可以說都是一個媽生的。

? ??
同為當年的貴族運動,羽毛球隨著殖民者傳播到了亞洲。它占用的空間小,不和地面接觸,也大大降低了對地面平整度的要求,十分適合當地的環境,成為一項火熱的運動。而網球則在英國再次興起,其后傳去了美國。但只有網球最終成為了人生贏家,即使近幾年羽毛球大賽獎金提高、鷹眼加盟,但跟網球比起來,仍只能算是九牛一毛。當今羽壇一哥湛龍2015年獎金收入近30萬美元,已經是羽壇翹楚,絕對頭牌,力壓李宗偉、林丹,坐擁獎金收入冠軍。同時間,一哥身高和他相仿,名叫德約科維奇的男子,默默地在2015年撈了2164萬美元的獎金,是湛龍的72倍。獎金就是最切實反映一項運動商業化程度的標桿,商業化程度高,就意味著能掙錢,能掙錢,就表示商家投入更多到該運動產品的研發上。因此,網球鞋的科技往往領先于羽毛球鞋,同樣,在網球鞋上的科技也很可能順勢移植到羽毛球鞋上。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網球留在了室外,羽毛球則轉移到了市內,再加上他們一個是主打地面球,另一個是主打控中球,球鞋多少會因此有所不同,但這并不影響一些實用的科技從網球鞋過渡到羽毛球鞋上。
? ??
先來看看指名羽網品牌YONEX。YY做羽毛球拍算是現在的本行,但網球利潤不容小覷,如今,攜著瓦林卡和科貝爾的勢頭,YY在網球界的地位火速上升,大有擠進三足鼎立HWB(Head、Wilson、Babolat)成為四巨頭之勢。再加上他家的羽毛球鞋那么好,網球鞋怎么可能會爛呢?
? ??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點開YY網頁,彈出來的這雙網球鞋就酷的讓我抖起了腳。別的不說,看這設計風格,是不是已經立足世界頂尖了。已經完全不把HEB放在眼里,直沖網球鞋三巨頭ANA(Asicl、Nike、Adidas)正面火拼去了。
? ??
這雙鞋是YY Fusionrev系列的第二代。Fusionrev系列如其名,就是要搞fusion(融合)的。一代用了跟羽毛球鞋SHB-02一樣的斜面包裹設計,沿著腳背做曲線開合;二代就不知道fusion什么,大概是卷餅吧,在原來的曲線開合面上進一步將鞋舌和斜面結合在一起,鞋舌不再獨立縫制,減少鞋舌和鞋面之間的空隙,提高包裹性。

? ??
簡簡單單一個卷餅科技,就讓鞋子充滿未來感,實在佩服YY設計人員的實力。如果說以前老照著adidas網球鞋做參考,這次不管怎么說,YY都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頭。

? ??
由于Fusionrev2的這個新技術只是鞋面科技,完全可以移植到羽毛球鞋上。包裹性嘛,任何運動都求知若渴,鞋子松松垮垮的,不如穿人字拖去打球。而且YY已經有鞋面科技移植公用的先例,我個人感覺Fusionrev2的這個卷餅鞋舌很有可能會出現在YY下一代全面型羽毛球鞋SHB-03(或許補交這個名字,反正就是SHB-02的下一代)上,拭目以待。

? ??
YY另一雙新款網球鞋AERUSDASH,是少有的羽毛球鞋科技反哺網球鞋的例子。超輕羽毛球AERUSDASH的鞋面科技移植,設計理念完全一致。270克超輕量,酷炫鐵灰色配橙色。不僅是鞋面移植,足弓科技也照搬了。這X型眼熟不?(圖中鞋底,上為網球鞋AerusDash,夏偉羽毛球鞋AerusMan)從此圖也能看出,羽毛球鞋和網球鞋設計的不同:羽毛球鞋略微彎曲,講求多方位移動的靈動性,網球鞋比較直,只考慮側向支撐和前后左右移動。
adidas
? ??
adidas以前就有著讓網球部門的人監管羽毛球的先例,經常把網球鞋改改就當羽毛球鞋賣。后來認真對待之后,退出了驚天動地的一款羽毛球鞋QuickForce 7,總算找到了自我。近期推出了最新款Wucht P8,一下迎來大科技POWERWEAVE織物鞋面和我祈禱了兩年才終于降臨的Boot中底,只能說該來的,終究會來。
? ??


Wucht P8怎么看都有點Barricade 2016 Boost的影子,不過還是根據羽毛球的實際需求做出了大量修改。碩大的鞋身和凸出一圈的Boost后跟設計,前掌大底外側上包,還有中底和大底的架構,我感覺二者還是有一定的聯系的。Barricade 2016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款網球鞋,以超強的穩定性和堅固耐用著稱。網球因為側向移動多且有滑步,鞋比較注重足弓部位的支撐;而羽毛球變向很多,需要更靈活的支撐設計。因此,Barricade和Wucht的一大區別就是支撐重點由足弓轉移到了腳踝。Wucht的踝部用上了大面積的碳纖維,而足弓部位則換成了更輕型靈活的TPU支撐。adidas在網球鞋開發上積累了大量經驗,如今也能更恰當地把這些經驗移植到羽毛球鞋上。

? ??
既然最新款的Barricade已經成為Wucht P8的影子,那下一代羽毛球鞋可能需要新一代Barricade出來才有線索。上圖是定價最高的新款網球鞋Tennis Energy Boost,跟它那毫無個性的名字一樣,它除了全掌Boost之外,并沒有太多亮點。不過,既然半Boost的Wucht P8來了,那全Boost上羽毛球鞋還會遠嗎?可以說,下一代adi羽毛球鞋就等著全掌boost了。
? ??
全掌Boost用在羽毛球鞋上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就是前掌的起動性能,Boost本身偏軟,在本來就自帶減震場地(架空木地板加上地板膠)的羽毛球場上就會缺乏起動力,需要減少厚度或者改變密度,因地制宜。
? ?
adidas另外一個亮眼科技就是Primeknit,當初跟Nike的flyknit爭得不可開交。不過,Primeknit暫時還沒來到網球鞋上,這次adidas鐵定落后Nike一步了。Primeknit只在crazylight boost上見到,這是一雙籃球鞋,還是外場鞋,因此也有人穿著去打網球,確實低幫外場籃球鞋打網球并沒有什么壓力。

? ??
此鞋是不是也有幾分羽毛球鞋的影子?減少中底提及,前掌耐磨增強,大底紋路替換就可以了。而且有了Powerweaver前例,Primeknit登上羽毛球鞋也指日可待。
NIKE
? ??
Nike,我最怨念的品牌,它是那么孤傲,以至于它根本沒有對羽毛球鞋展示過一丁點兒興趣,最多拿些市內鞋搪塞一下。不過,作為鞋界第一巨頭,Nike的網球鞋做的絲毫不含糊,自家火熱的flyknit技術早已登錄網球鞋??椢镄嬉酝恢北辉嵅≈尾蛔?,fluknit搭配fluwire顯然就是問題的解決方案。

? ??
flyknit作為織物鞋面,最大優點就是包裹性和延展性非常出眾,而且輕薄透氣,如第二層皮膚一般貼服舒適。網球的步伐中有著大量的滑步,因此側向支撐要求十分高,和鞋帶結合的fltwire,巧妙地實現了動態可調的支撐功能。既然flyknit+flywire能滿足網球的支撐需求,那用在羽毛球上兼職就是綽綽有余。羽毛球需要的支撐性多在急停急轉中,而且還要求有一定的靈活性,否則你的補發就連貫不起來,因此支撐重點多在腳踝部位。同時羽毛球還有更多的跳躍,但鞋底并不需要太強的耐磨。上圖的Vapor Flyknit,本身就是支撐性恰到好處、比較輕量且靈活的設計,因此只需要把大底換為彈性更好、耐磨程度卻稍弱的non-marking無痕橡膠,然后削減中底體積,減少重量,再略微加強寫內側的防磨(拖步磨損部位),腳踝部增加碳纖維或者硬質TPU等高支撐性材質,它其實就能成為一雙非常合格的fluknit羽毛球鞋了。


? ??
將網球鞋直接改為羽毛球鞋,顯然并不是我異想天開。adidas干過這樣的事。Nike曾經也有過這樣的打算。上圖這雙Nikecourt Luna網球鞋(圖片上方),2007年底開始給李娜試穿,已經用上當時還未正式面世的flywire科技,還使用了NASA科技的Lunarlite中底,可以說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到了2008年,在Luna的基礎上稍做修改,更換了鞋底(是不是跟我上邊修改Vapor一樣的套路?),Lunarlite換成zoom,成為了Nike想象中的室內球鞋NikecourtRaketa(圖片下方)。Raketa是希臘語“球拍”之意,Nike顯然是希望用此鞋把所有室內球拍類運動一網打盡。那為什么是想象中的?因為Raketa和Lunna都一并只停留在測試款上,并沒有最終面世,早早夭折了。

? ??
回到正題。Flyknit已經不是什么前衛的科技了,Nike怎么會止步于此呢?正如前面所說,包裹性是一切運動鞋渴求的性能,于是就有著這一雙Ultrafly網球鞋,自帶襪套,是不是不知道穿這些到底還要不要穿襪子?

? ??
僅從外觀上看就能感覺到Ultrafly充滿了革命性,然而Ultrafly實際穿著感卻沒有看上去那么美好。首先,它穿起來并不太舒服,過于狹窄的鞋內構造,讓窄腳之外的人都會感到壓迫;鞋頭的TPU射出條設計的有點莫名其妙,質地偏硬,不僅難以彎曲前掌,大大影響舒適度,而且腳趾撞在上面也疼的不行,完全沒有緩沖。如Reebok pumpfuny一般的“高跟鞋”鞋底構造,看上去酷炫,削減了不太手里的足弓部位的中底體積,用高強度穩定片保證穩定性,防止內翻側翻,理念類似YONEX的兩截式大底設計。不過鞋底太厚,重心有點高,跑動時欠缺穩定感,讓人下意識不敢加速。而且足弓缺少減震,容易感到疲勞,幸好對足部的支撐還是非常足夠的。
? ??
值得稱贊的是輕量簡潔的鞋面設計,還有多腳踝不錯的支撐性??磥恚锩缘纳珓┮残枰毿奶幚砑毠澆判?。此鞋或許移植成羽毛球鞋的潛力更大,在解決鞋內狹窄的構造問題的前提下,降低中底厚度,換用高彈性橡膠大底,可以更充分地占線這個兩截式鞋底的獨特性能。YONEX大部分羽毛球鞋都是類似設計,已經證明十分有成效。鞋頭已經自帶YPU防磨設計,腳踝也悠著那塊閃耀著貝殼一般彩色光芒的硬質TPU做支撐,從足弓一直延伸到腳踝,性能充足??梢哉f鞋面都無需修改了,再加上那個獨特的襪套,輕量舒適,包裹感確實極強,又能起到一定的支撐保護性作用,還不會犧牲太多的靈活性,比起真正的高幫適合羽毛球運動。因此,我個人很希望能見到NIKE將此鞋的理念轉換為羽毛球鞋。不過,即使NIKE不出手,我想其他品牌也會從中獲得不少靈感吧。
花絮:Under Armour

? ??
至于進來再美國市場超過adidas成為第二大運動品牌的Under Armour,剛剛進軍網球界,簽下穆雷快一年,卻還沒打造出讓穆雷滿意的鞋子,還因此整天被adidas調侃。目前,穆雷穿的就是adidas的Barricade 8.0,此乃穆雷投身UA之前的戰靴,現在干脆直接仿造了一模一樣的鞋子給穆雷穿,只是換上UA的標志,只能說貽笑大方了。



? ??

Clutch則是UA自家設計的網球鞋,不過從穆雷的拒穿來看,UA并沒有設計出符合他要求的網球鞋,看來他們進軍羽毛球鞋更是遙不可及的事。不過,這雙Clutch依然有著成為羽毛球鞋的潛力。它偏向腳踝的支撐設計,獨特的3D紋路鞋面兼顧一定的支撐性和延展性,對羽毛球來說非常適合,既包腳又靈活。只需要稍微修改大底和中底設計,Clutch成為羽毛球鞋完全不是不可能。而Clutch的3D紋路鞋面也給羽毛球鞋的鞋面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使用柔軟而舒適的一片成型鞋面時,如何兼顧舒適和支撐性能?鞋面太硬、不舒服,但支撐好,太軟、舒服,但支撐差,3D凹凸紋路或許就是解決之道。
? ??
UA畢竟是全美第二大運動品牌,實力自然不容小覷。我想若羽毛球在美國更受歡迎,現在羽毛球鞋的選擇一定讓人眼花繚亂吧。
? ?
【總結】
? ??
以上提到的網球鞋科技,到底有多少會出現在羽毛球鞋上呢?雖然同為球拍類運動,網球主戰室內地面球,而羽毛球則主攻室內空中球,玩法的差異讓它們需要兼顧的面也各不一樣。但歸根到底主要的差異只有兩個:網球鞋支撐偏側向移動,偏足弓,羽毛球鞋支撐偏變向移動,偏腳踝;網球鞋要求耐磨厚底穩定,羽毛球鞋要求緩沖薄底靈活。只要調整好這兩點,二者許多科技都是可以互通的,尤其是提高舒適度和外觀美觀度的鞋面科技和設計。有機會,我們還會繼續講講傳統網球老牌Wilson、Babolat和Head的網球鞋轉羽毛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