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_国产中文字幕视频_免费的两性视频网站_国产福利91精品

您好,歡迎您來到動庫商城購物! 登錄 免費注冊
全部商品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列表 ? 最全最詳細的長膠打法介紹:長膠特點、搭配底板、技術練習
商城資訊

最全最詳細的長膠打法介紹:長膠特點、搭配底板、技術練習

發布日期:2018-10-22 12:08:01

最全收集網上關于乒乓球長膠的介紹,從否需要打長膠?到什么是長膠?在看適合的乒乓球器材,如長膠底板的選擇,和長膠的選擇,最后將的是長膠的打法技術:如長膠的搓、削、磕、攻、撥等技術打法的詳細介紹

最全長膠打法介紹目錄

第一篇 認 識 篇

第一章 我是否需要打長膠

一、考慮打長膠的因素

二、直板還是橫板

三、練習長膠的基本問題

第二章 什么是長膠

一、長膠

二、長膠的特點與運用

(一)長膠的擊球性能

(二)長膠球拍的弱點

第二篇 器 材 篇

第三章 底板選用

第四章 長膠的膠皮

一、常見的長膠膠皮類型

二、不同的長膠的性能

(一)選用長膠的基本問題

(二)常見長膠類型性能與選用

五、長膠打法的器材配置-------JOHNHAWK

第三篇 技 術 篇

第五章 長膠的基本技術特點

第六章 長膠的基本技術

一、搓

二、推

三、側推,側搓,側切,側擠,撇

四、削

五、擋

六、擺短

七、磕

八、快帶

九、拉

十、彈

十一、鏟

十二、抹

十三、拱

十四、攻

(一)長膠的攻上旋球

(二)長膠的攻下旋球

(三)長膠的攻不轉球

十五、撥

十六、快點

十七、劈

第七章 長膠的發球與接發球

一、長膠的發球

二、長膠的接發球

第四篇 戰 術 篇

第八章 戰術運用

一、長膠的基本戰術思想與打法

1 、直拍長膠倒板打法

2 、橫拍正面反膠反面長膠

3 、直拍正面反膠反面長膠

4 、直拍正面長膠反面反膠

二、長膠對付下旋球的技術

三、長膠運動員對付上旋球技術

四、關于長膠的殺高球問題

第九章 長膠的戰術組合

一、長膠的最常用的方法和戰術

二 對攻戰術

第十章 長膠的練習方法

一、JOHNHAWK之練習方法

二、長膠高手兄之練習方法

第十一章 他山之石:如何對付長膠

一、長膠的制人與受制于人

二、如何適應長膠

第一篇 認 識 篇

第一章 我是否需要打長膠

一、考慮打長膠的因素

常常看到好多網友提出反膠和長膠孰輕孰重的問題,我覺得如果拋開反膠和長膠打法的先進性而言,反膠和長膠在純業余選手中(相對于受過短期或更長時間專業訓練而言),不存在孰輕孰重,對業余選手來說,哪種掌握好了都是高手。在當今反膠占主流的形勢下,業余選手打長膠的原因,不外乎是由于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專業超一流選手的成績成為榜樣;二是自己圈子里有長膠成績較好而產生的直接效應;三是好奇;四是對自己的打法并不明確而聽從朋友建議試試看。可是我們看到,業余長膠選手成為業余中的高手卻不多。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1、在實際中絕大多數打長膠的業余選手,都是從反膠起步后換的長膠,普遍存在著對長膠的性能、技術認識不足的問題,擊球時的手感、拍型一時難于擺脫反膠的慣性思維。2、專業選手中打長膠的也不多,我們很難找到長膠的系統訓練方法,而反膠早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統訓練模式,這就造成了在業余選手訓練環境中,長膠的教材、教練都很缺乏,沒有專業指導,只能靠自己在實戰中不斷的體會和琢磨。3、業余選手中長膠高手本就不多,一般是自學成才,打法各有不同,使初學長膠的人無所適從。4、很難找到合適的對手練習,技術動作的連續性難于保證。由于上述原因形成的窘迫局面,造成了業余長膠選手入門難,在一定時間里確實不如反膠選手易出成績,業余長膠選手技術上的每一點進步,都要比反膠選手付出更大的努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正是由于一般業余選手難于掌握長膠技術,所以打的人較少,在一定的業余圈子里,因對長膠的不適應,使長膠選手的成績反而不會太糟。

如果你是一位純業余選手,不知是否該換長膠,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做到知己知彼:我的目標是什么?我的打球圈子是怎樣的?

目標:

1、隨便玩玩,鍛煉身體;2、一般業余愛好,勝負不太重要;3、主要業余愛好,勝負決定心情;

打球圈子:

1、基本沒有,偶爾參與;2、根據需要,臨時組織;3、定時定點,固定球友;

第二,我是否要打長膠?

當你的目標和圈子都是第一類、第二類的,不用考慮用長膠;

當你的目標和圈子都是第三類的,有兩幾種情況:

1、 在你常去的打球圈子,整體水平較高,并且其中你的打法固定,成績最好,打球的圈子不再擴大,不用考慮用長膠;

2、你的打球圈子里,你的水平中等,打法不固定,可以考慮用長膠;

第三,換長膠之前,要全面客觀的分析自己:

1、打法(技術特長)2、年齡;3直板還是橫板、;4、打法(技術特長);5、球齡、;6、心理素質;7、球感;8、步伐(暫時可不作考慮)。

第三步很重要,因為:1、長膠畢竟不是主流打法,力量、速度、旋轉都不如反膠,憑借的是球感、落點和心理,而往往純業余選手的球感普遍不好;2、長膠的上手性也難,不如反膠好掌握。如果你對此有了充分的準備,并且喜歡,那么好吧,跟我來。

二、直板還是橫板

我們首先聊聊使用何種板型。現實中,純業余選手打長膠的一般是直板正長反反倒板使用的較多,橫板正反反長的也占有一定比例。如果你的板型已經固定,并且順手,建議你不要輕易改換板型,因為板型的更換,無異于重新學習握拍、打法的新技術外加全面改正握拍、打法的舊習慣,幾項并舉,難度較大,筆者在這方面就有深刻的體會。筆者打球已有幾年,原使用直板單面反膠快弧打法,在自己的圈子里(純業余)中等水平,從未聽過、見過長膠打法,由于反手位以推檔和側身打的戰術,總感到不如橫板反手主動發力撥、拉優勢大,對橫板有一種向往。偶然一天聽到有長膠打法,突發好奇,決心改換橫板,正反反長,購置了TSP的底板和狂3套膠,外加837膠皮、海綿(型號已不祥),投入大約在800元左右,想以較大的投資來自絕反悔的后患。練習開始后,由于對直改橫的難度思想上認識不足,首先遇到的是因握拍方式的不同,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

1、首先是正手,原先認為不存在很大問題的正手首先遇到問題,攻、拉時、手指的用力及配合同直板大不相同,打球時總感到手指不知放在什么位置才好,每打一球總要想著手腕的動作,打球中無端增加了心理負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一兩個月時間里,安排每天練習2個小時左右的正手一點斜線攻球,打到每球400左右不掉臺,才基本解決了正手攻球的問題。

2、反手基本上不會打球,橫板反手的動作須從頭學起,但由于有直板反手推檔的底子,反而對學習橫板造成很大的干擾,剛開始學習反手撥時,總是習慣性的推檔發力,好像大腦的指揮趕不上胳膊肌肉對動作的記憶,加上反手長膠的使用(長膠練習下面再談),結果是反手基本上不會打球,雖然每天揮拍數百上千下,但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反手的問題一直沒有大的改觀。頗有些傷筋動骨的感覺。

除去本人天資不行、練習不得法的原因,直改橫的變革確實需要一定的付出。這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在很多文章中都有敘述。

如果不改板型僅改長膠,保留原拍型在大體動作上的潛意識,只需要對擊球的板型、位置、動作作出相應的更改即可。因此,你如果下決心改換板型,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如果中途反悔,浪費的不只是錢財,還有精力、時間,更重要的是意識和手感。切不可毀林種樹。

三、練習長膠的基本問題

針對純業余選手,關于長膠打法的練習,想從以下幾方面談談。

第一是基本動作練習上。拋開膠皮不論,打長膠同打反膠一樣,乒乓球的練習都要從正規動作的練習開始為好。常言道,七分步法三分手法,作為純業余選手,特別是成人,我們不可彌補的失去了童子功中的步伐功,那么身體和手上功夫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而較正規的擊球動作練習,不僅可以使我們在球場上展現協調瀟灑漂亮的動作,更重要的是幫助我們盡快提高水平。如果把打球意識和腿、腰、手的配合發力,擊球時手臂的基本位置和正反手轉換,擊球的路線和落點等定義為基本動作話,長膠在身體和手法的基本動作上,與反膠大體一致。同時在基本動作練習上,必須克服“長膠打法同反膠不一樣”的思想,想當然的自編動作,特別是對于剛剛學習的球友。

第二是長膠的練習。由于長膠技術動作在純業余選手中缺乏直觀性,對技術動作叫法上和理解上的難免缺乏一致性,所以在不同的業余圈子中的叫法好像不太一樣,這也是純業余選手經常詢問技術動作名詞,迫切需要解釋的原因。對于純業余選手的學習初期,筆者僅就其中的基本動作撥、磕、拱(在筆者圈子的稱呼)同大家探討,為使大家好理解,用橫板或直板反膠動作術語來打比方。1、橫板反手撥的技術動作同反膠一樣,只是擊球時拍型稍豎立,對反手位不轉球使用效果較好,擊球的中上部,向前方或右前方發力,可以直接撥對方正反手兩個大角,必要時可加力。由于長膠易打滑,所以,練習時注意對轉不轉球的判斷,及時調整拍型。2、反手磕有些像直板反手側切或側擠的動作,磕方向可根據來球是自上而下或自右向左用力,磕對于反手位弧圈球和不轉球使用效果較好。練習時注意借力和旋轉強度的判斷,及時調整拍型的下壓角度,同時注意落點。3、反手拱有些像直板搓和推的結合,即搓的動作加推的發力,擊球的中下部,拱對于反手位和中路的下旋球使用效果較好。練習時注意對下旋和不轉球的判斷,在不轉球使用時易出臺失誤。

第三是學習的注意事項。1、對初學者,上述技術動作,有條件的可多球練習,或在打球過程中練習。但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切不可貪多求快,欲速則不達,喪失信心。2、無論直橫板打長膠,注意倒板技術的使用,畢竟長膠的回球以不轉球和弱下旋為主,對方只要有一定的攻球實力,再對長膠打法稍有適應,長膠的優勢就會大打折扣。3、純業余選手一般以打進攻為主,不具備削球的基本功,特別是橫反長選手,反手并不能像朱世赫一樣制造旋轉,所以長膠的運用應以節奏變化和落點為主。4、,剛開始學長膠時,拍子膠皮下應貼海綿,便于初學者對長膠的掌握,如果單貼長膠皮,練習時難度較大。

第二章 什么是長膠

一、長膠

長膠,顧名思義就是顆粒較長的正貼膠皮。 普通膠粒長為0.8~1毫米左右,長膠顆粒一般在1.5~1.7毫米之間,膠質較軟,屬于低粘度膠皮,不易吃轉,拍觸瞬間膠粒呈現倒伏狀,長膠由于膠粒較長,來球與球拍接觸后,膠粒先傾倒再復原的過程,要長于短顆粒的生膠和正膠,因此長膠擊出的球落到對方球臺后,帶有明顯的下沉,令對方極難適應,還擊時容易出現下網失誤。在對方來球較輕或不轉時,回球亦不轉;在對方來球力量越大、旋轉越強時,回球亦越轉。長膠回球為來球的反旋轉:來球上旋,回球下旋;來球下旋,回球上旋。如國內的RITC755(顆粒高1.7mm) 388D( 顆粒高 1.6mm) 等,而國外長膠的顆粒長度大多在1.6±0.01mm,長膠最先用于削球,以后又逐漸成為部分進攻型選手的武器。長膠的進攻與反膠有明顯的不同,剛用755長膠時,就明顯感到不適,回球經常下網,主要因為它要求摩擦球要薄,發力時要增加向上的成分。國產的755長膠可謂是長膠中的精粹,其顆粒高1.7mm 直徑 2.Omm, 集各種長膠的外形構造之所長。最重要的是它的粒間距,由于長膠顆粒長,擊球主要靠膠粒的傾倒制造下沉,粒間距的優化組合最為關鍵,而755 之所以能從眾多長膠中脫穎而出,除了特殊的橡膠配方設計以外,粒子的絕佳排列組合也至關重要。
長膠使用的底板不易彈性太大,底板的球感應該較軟,但比較厚一些,重量也須比弧圈底板略重。由于進攻多在近臺,所以反膠海綿的硬度應該在45度以下。為了提高長膠的速度,須使用海綿1mm左右的。進攻型的長膠應該質地硬些,變化控制型的長膠可以軟些。

二、長膠的特點與運用

(一)長膠的擊球性能
長膠作為乒乓球一種比較特殊的打球工具,產生和運用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特異性。早在60年代,當時中國男隊的主力隊員直板削球打法的張燮林,在選擇膠皮時,發現一塊本來要作為正膠使用的膠皮由于制造時工藝控制失誤,顆粒長了些,正常情況下應被視為廢品。張燮林為了防止浪費,索性就把這塊膠皮貼在自己的球拍上。在運用這種球拍進行練習時,張燮林感到控制球比較困難,可以肯定地說,是不好用。但與此同時,他發現對手對他打過去的球也感到特別別扭,許多人因此不愛與他練習。越是這樣,他就越領悟到了這種膠皮的威力所在,正所謂“要想讓別人別扭,首先自己要難受”。至此,他經過一番苦練,加上潛心鉆研,逐步掌握了打長膠的基本規律。由于他打球的威力越來越大,成績越來越好,長膠也隨之開始風行起來,一代又一代長膠運動員在張燮林運用長膠的基礎上,經過不斷改革和探索,逐步把長膠的運用多樣化、熟練化,由最初的直拍運用過渡到橫板運用,由削球運用發展到攻削結合或全攻運用,由單面運用到兩面運用,由正面運用過渡到反面運用,創造著國際乒壇一個又一個優異的成績。
  長膠與正膠相比,由于顆粒較長,膠皮較軟,在球與膠皮接觸時,膠粒比較容易傾倒。在恢復這種傾倒時,膠粒會給球一個反彈力;由于來球力量及自己發力大小對膠粒的不同壓力,產生各種與普通正膠和反膠特點有非常大差異的球,從而打破對手慣常的動力定型,以讓對手不甚適應取得比賽的主動。其具體的擊球特點表現在:
  ——當對方過來的是下旋球時,如果用中等力量回擊,過去的球一般是不轉,球在運行過程中有飄動的現象;長膠在回擊下旋來球時,由于來球的旋轉方向對于擊球者而言是向上的,所以球在碰到長齒膠皮后,使得膠皮顆粒向上傾倒,如果在這種狀態下,使用長膠者用中等力量擊球,如使用拱、推、搓等技術,長膠的顆粒就有足夠的恢復原狀的時間。在這一恢復原狀的過程中,接觸球中部的膠粒給球的反作用力是大體上通過球心向前的,接觸球中上部膠粒的反作用力在向前的過程中,給球的中上部一定的摩擦力,兩種力量合在一起,總體上使球向前運動略帶向上旋轉。所以,長膠打過來的球此時基本沒有什么原來的下旋球的成份,而更接近于略帶上旋的不轉球。如果長膠使用者發力擊打對方的下旋來球,由于球離拍的速度較快,膠粒沒有恢復原狀的時間,再加上一般長膠球拍的海綿都比較薄,彈力較小,當速度比較快的球撞到球拍上時,力量很容易透過海綿,傳遞到底板上,這時回球的性能近似于光板打過來的球,沒有什么弧線。同時,球受到空氣的作用有飄動感。
  ——當來球是上旋球時,用長膠回擊,過去的球往往有些下沉,并且這種下沉隨著力量的增加而加強,尤其是長膠削球頂大板時,這種感覺就更加明顯;長膠在回擊上旋來球時,反作用力的方向與回擊下旋來球時相反。當上旋來球碰在膠粒上時,如果球速不是很快,膠皮上的顆粒就有比較充裕的恢復時間。上旋來球給予球拍的力其方向是向下的,此時膠粒形成“退讓”之勢,向下傾倒。而其反作用力的方向是向前的,在膠粒恢復原狀的過程中,接觸球中下部的那部分膠粒會給球一個摩擦力,這個摩擦力除使球向前運動外,還會使球沿著原來的旋轉方向回到對方球臺上。所以,當對方再回球時,就有下旋和下沉的感覺。長膠的這種性能,隨著來球的旋轉強度和速度的不同發生變化。一般來講,來球旋轉越強,速度越慢,這種下旋感覺越強烈。在實踐中,長膠在回擊高吊弧圈球時,這種性能體現得最明顯。反之,如果上旋來球的速度很快,如正手攻球和前沖弧圈球,長膠回擊過去的球略顯下沉,但下旋感覺不明顯。
  ——當來球帶有側旋時,長膠皮由于對球在垂直軸上的作用力,過去的球在左右方向上有晃動感,容易使對手對不準球,而產生失誤;長膠在回擊側旋很強的球時,膠粒會沿來球的旋轉方向呈現出傾倒的趨勢,給球的反作用力方向是向前同時帶有一定的側面磨擦,加之空氣的作用,此時回擊過去的球除保持一定的原有側旋性質外,還有較強的晃動感。在實踐中,這種球很容易使回球者由于對不準球,找不到合適的擊球點,而致回球失誤。
  ——當用長膠以借力為主回擊來球時,我們可以簡單地把這種擊打過來的球當做打過去球的反旋轉球;如果以自己發力為主擊球時,并且力量又比較大,特別是用正手攻擊時,這種球往往帶有比較強烈的下沉。而反旋轉的特點沒有借力時那么明顯。
  以上只是根據實踐的特征,列舉出的長膠的一些基本特點,這也是練習長膠打法及愛好者必須認識和掌握的基本規律。在了解這些規律的基礎上,再結合自己自身的打法特點,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才會使練習少走彎路,變得更有針對性。

(二)長膠球拍的弱點
1、擊球速度較慢。由于長膠膠皮一般較軟,顆粒在擊球時容易傾倒,并且海綿通常較薄、較軟,很難表現出較強的彈性勢能。這也就決定了長膠很難像正膠和反膠那樣打出速度非常快的球。特別是對于業余選手來講,由于用長膠發力擊球掌握起來本身難度就比較大,所以在實戰中就多采用借力球,依靠比較怪異的回球性能得分制勝。

2、制造旋轉能力不強。由于長膠在擊球時,膠粒缺少支撐力,球在膠皮表面容易產生滑動,再加上材料本身的磨擦系數不是很大,難以產生較強的摩擦力,所以就難以發力打出旋轉很強的球,而多半是借用對方來球的旋轉,體現自己的擊球旋轉特點。

3、回球性能比較固定。由于受到長膠制造材料的限制,長膠回球的旋轉、速度、弧線、力量等物理性能更多地受到來球性能的影響。通常來說,使用者較難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易更多地改變擊球的性能,像正膠和反膠那樣打出旋轉和速度變化多端的球。這樣就容易給對手提供機會,也就是說,對手根據自己前一板擊球的情況,比較容易決定下一板的擊球方法。如第一板發的是一個下旋長球,長膠回過來的球多半是速度不太快的略帶上旋的不轉球,這時對手可以根據自己的打法特點,來選擇進攻性技術,如拉球和攻球等,進行回擊。

4、技術種類比較單一。由于長膠擊球的難度相對于正膠和反膠來講比較大,所以,在實踐中長膠技術的運用也沒有反膠和正膠那么靈活,尤其是主動進攻性技術更少,如正膠和反膠常用的拉、挑、帶、擺短、攻打弧圈球等技術就很少為長膠選手所運用。

第二篇 器 材 篇

第三章 底板選用

按常規認為,長膠的底板應是不震手盡量硬且重,好控制網前小球和加力推,力量變化差別大。根據我個人的實際經驗,長膠的底板應該選擇不震手的盡量硬且重的拍子,這種拍子在控制網前小球和加力推時,比較好控制,力量變化差別大。硬且略重,貼上長膠后會很好用。但也有人認為,業余長膠,力量和速度不是它追求的目的,旋轉和節奏的變化才是它克敵制勝的殺手锏并防守弧圈球性能好。所以底板、海綿、膠皮都應是軟而薄。(本人使用的是TIBHAR的薩母異質高能板,薄(5.2毫米)而輕(80克)的五夾弧圈板,并且次外層一邊厚2.5的碳焦木,另一邊1.0。長膠是TIBHAR GRASS草(防守)套膠,海綿1.2硬度25,膠皮軟而韌。此板防守好,拉球也好,但攻球震手且空,所以正手配了BTY SRIVER套膠。)
我試過5種底板,覺得對膠皮影響不大。一般來說,硬板適合攻擊些,軟板控制好些,太硬的板絕對不好用。建議用比較中性的板,比如全能型的。五層、七層都可以。尤其是結合橫打的球友,太硬的板橫打不好。
確實如此,打到一定時候就知道中性的板子很好,但其它的板子有其他的好處,我打過最硬的板到最軟的板,最輕的板到最重的板,最快的半到最慢的板,這些都可以磨練你的某一方面技術。比如用軟板的話再配c8就不得不削球多,防守多,卸力很輕松。要進攻就要靠手上的爆發力,必須要能主動發力打,因為推擋無力,否則一味防守沒出路,我一般配置755+729(47度炸彈),所以太軟不太適合直拍正手長膠,如果是倒拍打法到可以,硬板適合攻擊些,太硬的板絕對不好用,確實:主要是被對方暴力殺球時卸力太困難,不過可以練習手感,反應力,海綿要盡量薄或無。
建議用比較中性的板,比如全能型的。五層、七層都可以。我覺得還是中性偏硬些好。500,美國ye,CL, 700不錯。太硬的板橫打不好?不一定,銀河970橫打也不錯,別太沉是主要的。
另類:極厚的單阿,用單貼的長膠938b巨好,可以長膠離臺對拉反膠弧圈,吃球是靠板子,不是皮子。

第四章 長膠的膠皮

一、常見的長膠膠皮類型
膠皮型號:DHS C7、C8、云霧;RITC755、837、FASTE;DAWEI388、388D-1;PALIO CK531A;環球979;三九979;銀河755;鄧亞萍755;雙魚1615;流星9112;黃金路B938;百希達1615;許紹發989;愛博天狼;以及TSP、BTY、TIBHAR、JOOLA等外套。
二、不同的長膠的性能
(一)選用長膠的基本問題
長膠型號不同性能有一定差異,所以比賽前要先看一下對方的長膠膠皮,通過觀察可以大概的預先知道對方的打球風格,以及他的特點。因為水平高的長膠選手會使用適合他特點的型號,他也許不太了解型號差異,但他會通過不同型號的長膠實際打打比較,選長膠膠皮就象反膠挑海綿一樣的重要。最后選定最順手的應該與以下說的出入不大。
關鍵詞:1 防弧圈:無任專業、業余,防守弧圈永遠是使用長膠的最主要矛盾,一款站得住腳的長膠產品,其防守弧圈性能必然不差,選用長膠時也需首選此項性能。
2、中性:有幾種球迷運用長膠的中性技術幾率相對高:一是背面長膠僅作偶爾使用者,期望在接發球和搓球過程中起到干擾效果,但其實自己對長膠并無深入體會;二是長膠功力已達相當程度,超越了初級階段,正在走向高級的漫漫長路上,愈加喜愛器重“道具”的威力。
3、花紋:花紋對于長膠的意義,遠比飾紋之于道具干系重大,尤其未貼海棉影響大。

(二)常見長膠類型性能與選用
以下是一些主觀對比 最大值10 統一海綿厚度1.0,不考慮底板因素。

項目\ 對象 C7   C8   755   837   755faster 388D 388D-1 云霧3
速度    10   7    7.5   7    9  6 8 7.5

控制    10   8.5   7.5  8.5  7 8 8  7.5 

攻擊    10   9    8    7.5   8.5  6.5 9 8

怪異     7   10   8.5   7.5    7  8 8.5 8.5

花紋    Y    Y   N    Y    N  N Y Y

削球 6 8 6.5 7.5 6 7.5 8.5 10

防弧 7 9 6 8 6.5 7.5 8.5 9

壽命    10   4   2    2  5 4 8  7 

價格(市場)50   50  30   30  50 25 30 65

推薦    9    9   8     8     8.5 7 9 8.5
指數
說明:1.上面的評分比較主觀,因個人手感和打法、配置問題,難免存在差異。
2.性價比請大家根據所在地價格,自己評定。所提供的價格,只是大致的套膠價格。其中755faster是德國海綿套膠。3、攻擊為進攻的綜合性能。


其他打過的還有6.pf4-c7(老),7.云霧,8.云霧三,9.979(三九),10.938b(黃金路),11.ck531(palio),12.388d(大維),13.1615(雙魚),14.8512(青島),15,16永字638,639a(倒塔型怪膠),17.955(銀河),18郭躍華ac639(倒塔型怪膠),19.tsp bamboo curl,20.feint long2.(6,10,11,12都很好,價廉物美,19,20很好,太貴,二手市場留意)
樓竹選的1。0毫米是一個攻擊平衡的厚度。少了則攻擊力不足,多了不怪了。
c7,755很不錯,不過我感覺新出的755f(0.8德綿軟)很好打呀,配ac,ye和劍中王都可以。好像有人說不如c8,我可以用c8換755f....

755faster 推薦指數 8.5
755FASTER從外觀上來看,膠粒的高度與755相當,但明顯粗大,也要硬許多。海綿硬度(邵氏B)有35~37,38~40,40~42,海綿厚度有0.6,0.8及1.0等幾種。755FASTER在性能上確實名副其實,其進攻能力在長膠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甚至在中臺也具有相當的進攻能力,攻擊速度快,十分兇狠,其攻擊性能相當不錯,由于使用德國海綿,灌膠后其攻擊性能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完全滿足長膠進攻型打法的需要,同時755FASTER也保持了相當的控制能力和反旋轉性能。是長膠進攻型打法除了C7之外的另一個很好的選擇。不過755FASTER也“保持”了755系列一貫的缺點,臺內球處理上容易冒高。
海綿厚度:由于是套膠,有0.6、0.8和1.0三種海綿,推薦使用0.8,0.6的怪異一些,但相應的控制較低;1.0的控制能力更好,但速度有所下降。

C7:推薦指數 9
無疑是最適合進攻的。在國際乒聯的標準里,它被列為生膠顆粒。我認為其速度和攻擊性都是最大的。本人用它配1.3的炸彈海綿。攻球時經常打在球網中上部,然后球還會朝上面滾過球網去,可見其強烈的上旋。c7具有正膠、長膠、生膠的特點,主要看你怎么發揮。而且它的怪異還是可以的,因為速度和力量強化了怪異。一般人對我的c7很不習慣,覺得怪異如長膠,有專門用長膠的選手,又覺得兇狠如生膠。臺內短球控制也好,力量變化隨心所欲,攻打弧圈準確率高。差一些的是旋轉變化差異。C7,這種長膠較短,底皮又厚,是很好攻的長膠,但不會很怪。
海綿厚度:認為進攻的話,1.0到1.2之間,1.3對小球和控制已經有影響 了。防守0.6到1.0之間,控制0.8到1.0。強烈推薦1.0,最為中性,每樣技術性能都可以保證。但我用1.5的海綿,極其兇暴,控制也好,控上旋比1.2的海綿還好,因為吃球的緣故。

C8:推薦指數 9
無疑是最均衡的。我認為其怪異性是最大的,旋轉變化差異大,回球長短變化大,攻打弧圈準確率較高。下沉明顯,你接c8的推擋和攻球時要朝上使勁才能保證過網,速度和攻擊性都很大。本人用它配1.2的海綿。攻球時不比c7差很多。c8具有長膠和生膠的特點,看你怎么發揮。而且它的速度和力量強化了怪異,相當怪異。
c8更象是友誼755和Stiga Destroyer的折中,非常適合近臺的打法。臺內擊打,只要你到位了、并且力透球心,就能出球穩定、產生強烈的反旋轉。通過下砍能防住弧圈球;近臺的切、磕也能取得良好效果,出球更穩定,弧線低平,并具有良好的反旋轉。突擊下旋球,尤其是對付強烈的下旋來球,出球穩定并且速度非常快。和友誼755相比,c8更偏向于用正常的起下旋手法突擊下旋,而不是用其他長膠的翻打。C8的推擋很低,反旋轉產生的變化令對手猶豫。C8的削球反旋轉非常強烈,足以讓一個優秀的弧圈手身陷泥沼。但是,由于c8的削球速度在長膠中是如此卓越,導致它只能適合快速削球的打法。很難讓它的速度慢下來,也很難在削球觸球的時候再去調整控制,因為一切發生的是如此迅速!c8的速度也意味著削球容易出臺。除卻上述這些,c8 在偶爾削球干擾甚至削球比率較多的打法中是很管用的,只要削球不是你打法的主要手法。綜上所述,c8在打削球的長膠中并不算很出色,打近臺打法的運動員更偏向于選擇友誼755或者837,因為這兩款膠皮更適合臺內突擊和防守。但是如果近臺防守打法的球手,更喜歡臺內切、磕等中性技術的話,c8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要加插一塊貴價的TSP Bamboo Curl P1。這塊長膠底皮薄,粒面有紋但感覺像防弧般滑,所以他的反旋轉是最強的,可以說是最怪了。攻球會比755等差一點,但比837好。削比755等好,但沒837易。初用時是比較難控的,他的特性是正面擊球很快,側擊又很無力。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
海綿厚度:認為進攻的話,1.0到1.3之間,防守0.8到1.0之間。強烈推薦1.2,最為中性,每樣技術性能都可以保證。

755:推薦指數 8
我覺得是較中性的長膠,攻、削、怪都較中性,無疑是適應面最廣的。755沒有正膠、生膠的特點了。它的怪異還是可以的,因為速度和力量都不差。臺內短球控制也好,但是容易冒高球,擺短時拍型一定要豎。抗連續擊打差。防弧圈極差,只能削,不然失誤太多。和友誼837一樣,755是一塊杰出的攻擊型長膠。消極防守的效果不起眼,但是積極的進攻,譬如臺內攻球、封堵都非常穩定、快速、強烈的反旋轉。如果將755的快攻和正常旋轉膠皮的的快攻相結合,產生的旋轉變化會讓對手深陷泥沼、出球猶豫質量不高,這樣您就有了正手強烈殺球的機會。推擋低平,能輕而易舉地以正常的反手動作突擊下旋,而不用象一些長膠用翻打的手法。755能削出穩定的旋轉,但是這不是它的長項,因為755的反旋轉比較普通,而且削球的弧線容易偏長。因此,755更適合近臺打法,在這一方面,755和837很類似。最大的不同在于755速度更快、更彈,而837出球有點發死;而且雖然755反旋轉比較普通,但還是要比837反旋轉更強烈一些。因此,我認為755并不適合Hallmark Strategy之類的偏軟的、防守型的底板。如果你打算用755,最好選擇至少全能型的底板,而837倒是各種底板都能兼容。總的來說,我更偏愛837一些,但這只是個人喜好問題,兩者都是非常好的長膠膠皮。另外,新出的鬼釜755長膠更容易上手,進攻性能更好,更加易控,但怪異性稍有下降。強烈建議初學者使用。

海綿厚度:強烈推薦1.2既適合進攻和推檔,又適合防守。其次1.0。防守0.8,0.6的速度太小。

837:推薦指數 8
我覺得跟755比較接近。是較中性的長膠,攻、削、怪都較中性,無疑是適應面也是最廣的。而且它的削比755更好,因為有花紋的緣故,不容易打滑。但沒755怪異,不過還可以。臺內短球控制也好,比755好,但還是容易冒高球,拍型一定要豎。旋轉變化差異比755差一些。837打近臺真是非常爽!近臺攻防都很穩定、有效,只要你步法到位、迎前擊球,837會產生中等或中上速度、又飄又沉的出球。這種效果并不神秘,如果對手回擺下旋,也能擺出下沉的球來。但如果將下沉的出球和普通旋轉膠皮的上旋結合起來,擊球的變化能迷惑、調動對手。837推擋低平,托抬下旋球能產生反旋轉、速度很快且軌跡飄忽。削球雖然很穩定,但是反旋轉不強、沒多大用處,更多的時候被弧圈手活活沖死。總之,837是一款出色的膠皮,最好適用于近臺攻防的打法。837很容易上手,推薦初次嘗試長膠的朋友使用!
海綿厚度:強烈推薦1.2既適合進攻,又適合防守。其次1.0。防守0.8,0.6的速度太小。
837,這種長膠有較深的紋理,可以制造旋轉。對一般水平的長膠運動員,他是不太怪的,因為有深紋,反旋轉不強。但在長膠高手的手上,因為可以磨出旋轉,便可以控制轉與反轉,對手便很難判斷了。837不容易攻球。但削很順手。

至于388D和388D-1也是很大路的長膠,比較易控、易攻,但388D-1的膠粒更硬,更適合進攻,壽命也長,耐用。控制、防守和反旋轉性能一般。一般用薄點的海綿會更好,推薦0.6~1.0即可,有很多人也不同海綿。綜合來看,388D-1是個綜合性能相當好的膠皮,如果想有較好的進攻性能,而又保持一定的長膠反旋轉性能和控制的話,那它是個理想的選擇。

壽命:c7打個三五年基本不斷,755faster的壽命也不錯的。755,837,c8都是易斷的主,其中c8好一些。膠粒斷裂后,性能會變、手法和技戰術構成都要跟著變。所以業余球友一旦發現膠粒斷裂后,要及時更換膠皮,以免影響動作的穩定性,導致水平的下降。

海綿:以上都是相對同一型號海綿說的。一般來說,海綿軟或者厚,好攻擊;海綿硬或者薄,比較怪異,速度快些,更下沉。但我用過2.2的海綿,覺得不好控制,兩天后換1.5的海綿,用3天后完全適應,進攻極其兇暴,控制也好,控上旋球比1.2的海綿還好,極適合推擋和進攻,與生膠近似,因為吃球深的緣故。

C7 C8 938等長膠的特點通常是:臺內短球控制好,旋轉變化差異較大,回球長短變化大,攻打前沖弧圈準確率較高,球性很飄,防弧能力好。缺點通常是:主動進攻下旋球速度慢,發力攻普通上旋球準確率低,回對方底線急長球質量差。

755 979 837等長膠特點通常是:回球速度快,主動發力進攻一般上下旋球準確率高,不太怕長球。缺點通常是:控制臺內短球質量不高,回球通常易出臺,旋轉變化略小,抗連續擊打和大力前沖弧圈球及高吊弧圈球的能力差。

755,CK531A,388D。這幾種我覺得是較中性的長膠,攻、削、怪都較中性。叁種膠我個人覺得是很像的。所以這叁種也是較為大路的。

環球的979現在很難找到了。不想評價,是試打過,只能說,好攻。

紅雙喜云霧長膠(紅色,1mm海綿)


高效能,好名字,“云霧”是近臺球手的最佳選擇,膠粒較長,膠粒根部加粗,呈塔型,延長使用壽命,底皮很薄。臺內擊打、接發球、搓球這些技術都穩定、良好的反旋轉。相對友誼755而言,云霧更適合用常規的反手擊球動作去擊球。膠皮的速度中等,并不以速度取勝,但是速度旋轉的變化、結合以正手的快速進攻,能讓對手錯誤百出。再者,強烈的反旋轉能讓對手的判斷出現困難、導致猶豫,并能讓你更好的準備下一板的進攻。推擋低平、飄忽,反旋轉不是很強,但是吃球好、并能組織進攻。防守上旋超級棒、很有特色。通過在起跳點防守上旋,出球以一種不可預測的下沉度低平掠過球網。以人的感官看來,乒乓球就如同一團云在飄浮,下沉的詭異效果如同不定的霧。這些綜合性的防守技術能讓對手猶豫、錯誤百出。對于削球來說,云霧是一款全能型的膠皮(“攻削結合的理念”,說明書上如此說),但是對于削球來說云霧不是很出色。雖然云霧出球速度慢、削球穩定易控,雖然出球弧線低平、對手不易起板殺球,但是反旋轉很普通,不能迫使對手出現失誤。因此,云霧套膠適合那些近臺攻防、偶爾退臺削球進行變化的選手。友誼837,友誼755和紅雙喜云霧中選擇何者,這是個人選擇的***煩,對我來說,這三者都是最好的選擇!

另,去年廠家請了長膠國手梁戈亮、八一隊教練長膠國手高紹林、北京業余健將長膠高手黃建疆,對6款國產長膠DHS C7、C8;RITC755、837;DAWEI 388D、388D-1;PALIO CK531A的主要三項性能:進攻性技術、防弧圈性能、中性技術(使用該技術給對方制造的困難及使用該技術自身的穩定性)進行了測評。測評結果如下:
DAWEI 388D-1 4A2B;DAWEI 388D 4C1B1A;DHS C8 5B1A;
RITC 837 4A2B;RITC755 5B1A;PALIO CK531A 4B1A1C。
DAWEI388D-14A2B:防弧2A;進攻給對方A自己B;中性給對方A自己B
RITC837 4A2B:進攻2啊;防弧2B;中性2A。
注:A》B》C;未貼海綿。

關于長膠顆粒斷裂的時期不同,需要注意調整的是:當長膠是新的時候進攻比較容易;當斷裂到10-20%時,進攻的穩健性最好;當斷裂到35-45%時,這時的長膠削,擋,磕,碰,切是最好用的;當斷裂到50%時,防守特別好,但進攻較差。

通過實踐總結我認為,長膠顆粒物理表現:軟而細的、密度大且顆粒上有花紋,底皮薄的的長膠“味道”最大。對方也最難適應。因為它使球的旋轉變化差異大、速度變化明顯,而且可以使回球更加發飄 停滯或下沉等長膠特有的性能得到最大發揮。至于我說的對與錯,我希望打長膠的朋友們按我的說法,選用相應的型號長膠,實際試試,最好有這方面體會的高手來確定我所說的,那再好不過了。
  
原則:對于長膠,我是進攻型打法,個人看法是必須要有主動得分的能力和一定的控制和穩定性,如果只能依靠怪,靠別人的失誤來得分的話,自己也控不住,失誤太多,自然取不到好成績。



五、長膠打法的器材配置----JOHNHAWK

1、長膠的膠皮選用

長膠打法用什么膠皮?答案是任何膠皮都可以,看你的打法了,是進攻型打法,防守型打法,還是綜合型打法。防守型打法用防守型膠皮,例如C8、388,云霧,進攻型打法用進攻型膠皮,例如755,755F,挺拔內能進攻型,綜合型的如837,388D-1等等。

一般來說,就好比底板的選用所面臨的問題一樣,在長膠選用時,很多性能是難于兩全的。進攻型打法的防守和控制就差點,也不會太怪;而防守型膠皮雖易于防守,易控,也比較怪,但是進攻能力就差。就總體來看,硬、粗、短的長膠易于進攻,細、軟、長的長膠易于防守。

我對常見的長膠其不同性能大致排列如下:

進攻性能(防守性能相反):C7>755faster>755> 388D-1> 837> C8>云霧3> 388D

怪異性能:C8> 388D>云霧3> 755>388D-1>837>755faster>C7

控制能力:C8>388D-1>C7>388D>云霧3>837>755>755faster

2、海綿問題

打長膠要不要海綿呢?答案同樣是都可以,可要可不要,可厚可薄。用海綿的話適合主動發力性的進攻技術,如加力推、正手拉攻,海綿越厚效果越明顯。道理很簡單,用長膠進攻時,由于力量大,要有比較好的吃球。那么靠什么吃球?主要靠海綿,膠皮的吃球性能幾乎可以忽略,軟板也有比較好的吃球。如果用單膠配硬板,球脫板太快,發力時的技巧就非常重要了,稍控制不好,不是出界就是下網。但用海綿后,在發力的同時也能保持穩定性,因為觸球時間延長了。海綿越厚越穩定。我見過一個打長膠的,用2.0的海綿,反手都是加力推,正手全攻,幾乎沒有長膠的拱啊、磕啊這些技術,退到中臺其進攻能力也毫不下降,非常兇狠,光看動作幾乎看不出是打長膠的。

但是,事情都是兩方面的。增加海綿厚度時,長膠的怪異性能首先會下降很多。另外有些技術,比如磕,運用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不利于防守。

因此,用海綿還是不用,用多厚的海綿所要求的技術結構不同,這是長膠打法多樣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般以1.0的海綿為界,1.0以下的防守更好,而1.0以上的更適合進攻。1.0的就很中性了,各方面性能都不錯,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長膠的套膠基本都在0.8~1.2之間了。對于初學者,我建議還是加點海綿,這樣更利于技術的全面掌握。等有一定基礎后,再考慮是否增加海綿厚度還是用單膠皮。

3、底板的選用

長膠的底板我用過很多,碳素等纖維板,軟硬的五夾、七夾,國產的老板等等,不下十幾塊。總體感覺,中等偏硬的純木比較適合進攻型打法,手感、吃球性能都優于纖維板,最好是ALL+~OFF+類的快弧板板,要求有一定的形變,這樣易于進攻時吃球和防守時減力,同時要比較彈,利于借力(比較彈的板板才能更好地合上來球的力量)和進攻時發力。這類板板基本為軟七夾和硬七夾居多,比較厚、硬的五夾(如TO)也行,板身厚度在6mm以上,軟一些的碳素或纖維也可以(如YSC或YCA)。太硬的板板并不好,如硬碳素及國產老板,形變小,吃球性能差,一碰就飛,防守時不利于減力,防守及進攻都不好。太軟的板板,如軟五夾,防守很好,可以輕易地防守大力弧圈,但進攻時會發不出力。

總之,進攻型或綜合型的長膠底板的要求就是厚(6mm左右,底勁足)、硬(ALL+~OFF+)、重(單板重量90克左右,整體170~180克)、挺(要有一定的剛性)、彈(要有一定形變)的純木(手感與控制好)最佳。當然,如果是防守型打法就應該用軟一些的純木板。

4、器材搭配問題

防守<================綜合===============>進攻

膠皮:388D 云霧3 C8 388D-1 837 755 755faster C7

海綿:0<--------------------------1.0-------------------->1.5及以上

底板:DEF<----DEF+---- ALL- ---ALL-----ALL+----OFF- ----OFF----->OFF+

軟五夾(YE/K5) 硬五夾(/YE2/TO)軟七夾 (YO/YO2/777)硬七夾(YOD/YM/CL/NP700/CLEARFIELD) 纖維板

(1)順配法:

即進攻型長膠配海綿加稍硬的底板,而防守型長膠加軟板,不用海綿或薄海綿,如很多的防守型長膠。這樣配置的結果是性能突出,具有很好的進攻或防守性能。而進攻型長膠加硬板卻不加海綿就很難用。但這樣配的話某些中性技術的發揮會受到限制,例如長膠的拱,磕等,控制能力較差。

像上面提到的那位老兄,以硬板配厚海綿和銀河955(中性的長膠),就屬于順配法;還有純粹的長膠削球打法都是軟板配防守型膠皮。

(2)逆配法:

這種配置方法就是通過不同的器材配置達到性能互補、平衡的目的,即進攻型長膠,不用海綿或加薄海綿,配軟些的底板(當然不要太軟),這樣既有進攻的速度,又有穩定性;防守型長膠加海綿或不加海綿,配稍硬的底板。這樣配置的效果是性能比較平均,適合長膠的很多中性技術使用。 實際中這種配置方法是比較普遍的。但是具體用什么長膠、多厚的海綿配什么底板就要看實際情況了。

以實例來說,長膠高手兄的AE(應屬于ALL+類)加進攻型長膠(如TALENT, 837, 755)效果都不錯,但配C8效果肯定不好,進攻性能差;我以前用C8配CL及NP700(96克),但是板板還是偏硬(很多人稱NP700為打長膠的倚天劍,但我覺得有點硬,因為NP700王濤用來打生膠,CL劉國梁打正膠,都有海綿,因此最好選90克左右偏軟的板板,或加海綿。),防守時磕不住球,進攻時一發力球就飛,可以想見,加點海綿會更好。不過我不習慣加海綿,又用慣了C8,換軟點的板板,現在用YOD,有一定的形變和吃球,進攻速度也很好,但是仍然有一點硬。 這需要經過很多試驗。

結論:

1、防守型打法一般為軟板配防守型膠皮,加海綿與否都可;

2、綜合型或一般進攻型打法最好采用ALL+~OFF級的底板,進攻更多就加海綿,不加也沒問題,但性能有所差別,適應就行;

3、OFF+及以上的底板最好加0.8或以上的海綿,打進攻。而且在該型號中盡量選相對軟、彈一些的底板。

4、初學者最好采用ALL+~OFF級并加0.8~1.2海綿的配置。

5、長膠進攻型或綜合型打法底板選用的基本標準是厚(6mm左右,底勁足)、硬(ALL+~OFF+)、重(單板重量90克左右,整體170~180克)、挺(要有一定的剛性)、彈(要有一定形變)的純木(手感與控制好)為最佳。

6、配器材的基本程序是:先根據自己的打法類型選用自己適合的膠皮(試用或看評測),再選底板,然后用海綿的厚薄來調節性能。

第三篇 技 術 篇

第五章 長膠的基本技術特點

長膠與正膠相比,由于顆粒較長,膠皮較軟,在球與膠皮接觸時,膠粒比較容易傾倒。在恢復這種傾倒時,膠粒會給球一個反彈力;由于來球力量及自己發力大小對膠粒的不同壓力,產生各種與普通正膠和反膠特點有非常大差異的球,從而打破對手慣常的動力定型,以讓對手不甚適應取得比賽的主動。其具體的擊球特點表現在:
  ——當對方過來的是下旋球時,如果用中等力量回擊,過去的球一般是不轉,球在運行過程中有飄動的現象;
  ——當來球是上旋球時,用長膠回擊,過去的球往往有些下沉,并且這種下沉隨著力量的增加而加強,尤其是長膠削球頂大板時,這種感覺就更加明顯;
  ——當來球帶有側旋時,長膠皮由于對球在垂直軸上的作用力,過去的球在左右方向上有晃動感,容易使對手對不準球,而產生失誤;
  ——當用長膠以借力為主回擊來球時,我們可以簡單地把這種擊打過來的球當做打過去球的反旋轉球;如果以自己發力為主擊球時,并且力量又比較大,特別是用正手攻擊時,這種球往往帶有比較強烈的下沉。而反旋轉的特點沒有借力時那么明顯。
  以上只是根據實踐的特征,列舉出的長膠的一些基本特點,這也是練習長膠打法和對付好使用長膠的運動員及愛好者必須認識和掌握的基本規律。在了解這些規律的基礎上,再結合自己自身的打法特點,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才會使練習少走彎路,變得更有針對性。
長膠的特點是不能主動地制造旋轉,而是借用和利用對方的旋轉,并且不論怎樣回搓或削,球還是按照原來的旋轉方向回去。比如對方發來下旋球,你搓接過去時,對于對方來說,球就變成了上旋。如果對方拉一個上旋球,你怎樣回過去,對于對方來講,都是下旋球。
因此,你用長膠回接不是很高的來球時,一般會遇到三種情況:
  一是下旋轉球。最常見和最有效的方法是拍形直立,向前彈打或磕擊球的中后部,注意要發上力,以保證一定的球速。這樣回過去的球是上旋,有一定弧線,上手率較高。可以這樣說,這種回球是長膠最酷愛、最舒心和最擅長、最見效的得勢、得分手段。雖然是上旋回球,卻與弧圈球不同,由于擊球動作小,使落點不易判斷,又由于長膠一般不貼海綿,使球運行的第一弧線和上升前期速度較快,頗具突然性,而自高點期起,球速又明顯變慢、變輕。這樣就容易使對方在回接時先是被前期的較快速度所蒙蔽,容易造成心頭一緊,而后球速變慢時,心情卻難以迅速放松,以至擊球時動作僵硬,發不好力,產生失誤。
  二是上旋轉球。可以說,這是除進攻以外最令長膠頭疼的來球。一般長膠有臺內擋和臺下削兩種手段。由于回接上旋球之后,球變成了下旋,速度就會減慢,而且球向上飄,容易被對方進攻,所以很多時候長膠選手會改臺內擋為臺下削,反正是發不上力,索性將計就計,利用速度減慢控制一下落點,尋機再行進攻。
  三是不轉輕球。這種來球也比較令長膠心煩,因為沒有什么旋轉和力量可以借用,擊球時心里空蕩蕩的沒有什么感覺,也因此不好控制。這種來球一般不便主動發力,打輕球也確實不是長膠的特長,一般還是同樣還以輕球,控制住落點,試探應手,觀察動靜。
  從這個意義上講,長膠的打法還是要依據對方的打法來制定,將自己的技術表現與對方的來球質量結合起來,雖然看上去比較被動,但只要你對長膠使用熟練,有耐心和信心與之周旋,進攻的機會還是有的,而且對方會在與你的相持當中,出現與其他選手對抗時不常出現的失誤,因為你的打法與眾不同。
  使用長膠,就應該深入認識長膠在使用當中到底哪里與眾不同。除不能主動制造旋轉(當然也不易吃轉)外,擊球節奏的變化也是長膠的顯著特點之一。這種節奏的變化一是如前所述的前期快、后期慢,使對方在判斷時產生節奏上的不適應。二是由回球合力情況的變化所引起的速度的快慢和落點的長短變化,這種快慢和長短的節奏變化是長膠選手在與對方相持當中主動尋求變化和制造進攻機會的主要手段,而這種主要和有效手段的掌握又必須以快速和準確判斷對方來球的各種旋轉為前提條件。
  當然長膠在實戰當中的使用,又必須與另一面膠皮(包括直拍)積極配合,主動變化才好,不然就會一味被動到底,難尋翻身之日了。

第六章 長膠的基本技術


 
一、搓


用長膠搓球,可慢搓、快搓和擺短。慢搓時,拍形稍后仰,在來球的下降期,向前下方用將球搓回。快搓時,拍形應稍豎些,以向下用力為主,略帶向前推力,注意控制好拍形。擺短時,尤應強調控制好拍形。一般應比快搓時更豎些;要善于借對方來球之力,必要時,還要適當削弱來球的力量,以確保回球而低。用長膠擺短,搞不好,極易出高球,其主要原因是拍形豎得不夠。
長膠搓球應少用,尤其忌諱連續應用,因為長膠的搓球不會象反膠那樣搓出下旋球,搓過去的球不是略帶上旋就是不轉,因此極易被攻。搓球只在對方不熟悉長膠性能,或相持中突然運用一板令對方來不及調整動作時能收到較好效果。反膠搓球時可以用力加轉以制約對方的挑打,而長膠搓球的關鍵則是控制拍形,盡量壓低回球弧線,避免搓出高球。
用長膠搓球時注意增加摩擦比例,用類似“鏟”的動作回接。特點:準確率高,反旋轉差異大。速度較慢,落臺后會象上“拱”一下,所以第二弧線較高。但隨后會很快下沖,不大往前走,故對方壓拍型的同時還需要適當迎前。搓得越薄,這種特性越明顯。缺點:由于回球旋轉較“強”所以穩定性好,速度也較慢。故對方也有充分時間調節拍型回接或進攻。

特別強調搓球時:
a。要隨時注意對方搓后搶攻.
b. 對方對搓中搓回的球稍高就應該進攻,否則再搓回去,球會更高,反而被對方拍死。
C。如果由于身體位置不合適,回球就應盡量接近對方底線大角,以減低對方攻球 質量。

二、推

長膠球拍的推擠拍形不似反膠前傾得那么厲害,需要更多地向上發力,即使主動發力拍型也不宜過分前傾,否則容易下網,而且觸球瞬間要善于借來球之力。在回接側下或下旋球場時,還可用一板向側前上方推再加點兒托抬的技術,拍形稍后仰,此技術可將下旋球轉為上旋球,以爭取主動。要增強推的殺傷力就是加力推,同樣,與反膠加力推的區別就在于前半截動作要更多地向上發力,出球后一速較快,弧線較高,但落臺后二速變慢,下沉。


三、側推,側搓,側擠,側切,撇


都是利用觸球瞬間向側向摩擦球,回球特點:變化突然,弧線發飄,略微側拐。
側推是推住球后象左摩擦撞擊,具有動作猛,但出球力量并不大,容易晃對方。如果側推增加中指頂拍子的力量,可以增加球的速度和力量。兩種手法交替使用,可以增加對方回球難度。還可以利用側推時改變吃球厚薄來改變力量節奏。 側擠是更多的橫向發力,多用于對付側旋。側切則有更多的向側下發力。
撇:觸球后向右側摩擦球,如果向右上方摩擦,且吃球略薄。這樣的回球平直又近網,且落臺后不往起跳并迅速下滑,對方很難借上力。可以為自己進攻創造機會。如果向右下方摩擦,這樣的回球落臺后會向前向上“拱”,本身質量不是很好,但和前者配合使用,效果就好了。

四、削


當對方發力進攻時,長膠可以依靠其特有的“借旋”功能,削出旋轉十分強烈的下旋球,這是長膠削球的優勢。我在被迫退臺后有時會有意識地削幾板,只要頂重板成功,對方再攻下網的可能性很大,這是長膠化被動為主動的一個有效手段。
用長膠削一般的球,向下的動作比用反膠球拍大;但在遠臺接突擊球時,在向下切削的同時還要有一前送的動作,否則極易下網;如在近臺快截突擊球時,整個動作應快捷、簡單,即減小球拍的上提引拍幅度,加快球拍上提引拍的速度,以向下用力為主,借對方來球之力將球截回。

長膠削球可削出轉與不轉球。削不轉球時板型基本穩定,向前上方托送,以增加變化。

五、擋


擋是長膠進攻型打法防守的主要方法,一般膠皮擋過去的球呈微上旋,對方容易繼續上手,而長膠擋過去的球具有下沉特點,且不往前走,而且對方越發力,擋過去的球下沉越明顯,對方必須著意提拉才可以避免下網,因此長膠選手常依靠擋回對方的第一板發力攻球得分。
從長膠運動員運用擋的時機和方法來看,擋更大程度上是屬于防守技術。擋球一般用來對付速度較快、沖力較大的來球,如正手扣殺、前沖弧圈球等。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來球的力量較大,長膠運動員很難發揮自己打擊的速度,球在撞到拍上時,傾倒的膠粒在球反彈過程中,還來不及恢復原狀。這時,底板的作用明顯。由于底板的特性是摩擦力很小,難以形成切向的反作用力,更多感受的是沖力。在擋帶有強烈上旋的前沖弧圈球時,回球的上旋性質則不是非常明顯,一般多為弧線比較平直的不轉球,有時略帶下“沉”。在回擊正手扣殺球時,由于來球主要表現的是向前的平動沖力,旋轉不強,給球板的切向壓力不大,同樣使回球不帶什么旋轉,但下“沉”的程度要比擋前沖弧圈球大,同時球的前進速度明顯減小,落臺后第二弧線較高,弧度較大。在對付這種球時要注意身體的適當迎前,否則不容易找準合適的擊球時間。
在運用擋球時,板形控制對擊球的準確性影響非常大。盡管來球沖力較大,上旋較強,但由于長膠球板彈力較小,摩擦力小,在回擊這種球的板形上,就不能像正膠或反膠那樣適當前傾,否則就會打滑,使球過不了網。應該是使球板保持與地面垂直,如果來球力量非常大,要使球板稍后傾,接觸球稍厚一些,保證能“吃”上球,使球產生足夠過網的平動動能。在擊球點上,反手擋時,球板在胸部高度,擊球時球板要盡可能靠近身體,增加手上感覺的準確性;正手擋時,球板在腰部與胸部之間高度較為合適,位置過高不容易借上來球的力量。在擊球部位上要保證能夠擊球的后中部,使反作用力盡可能多地通過球心,給予球足夠的撞擊力。在準備下一板擊球時,由于回去的球比較下“沉”,讓對方很難再發力回擊出弧線低、速度很快的球。這時,長膠選手重心就要適當前移,準備下一板轉攻或采用相持的辦法了。
在開始練習長膠擋球時,最好是先采用多球“喂”球的辦法。這樣可以提高練習的密度。因為如果單球兩人對練,很難形成攻(拉)對擋的回合;在練習的內容安排上,要先練習擋中等力量的扣殺球,因為這種球作用球板上的因素比較單一,可以減少手上感覺的難度,更容易形成基本的功力定型。在此基礎上,再向單獨練習和對付難度較大的前沖弧圈球過渡,最終走到實戰運用的目的。

六、擺短


這是長膠接對方發出的的臺內短球的常用方法之一,方法是以輕擋為主,要求拍形豎直,在來球的上升期擊球 ,其技術動作與反膠的擺短有原則的不同。

七、磕


接對方拉的弧圈球或抽球時,長膠有一板“磕”的技術。即在來球剛剛從臺面彈起時,就迎球出拍,拍形基本上與臺面垂直,當來球上旋強烈時,應適當增加壓拍角度,控制好用力,防止回球出界。在回接弧圈球時,也可用推擠的方法。但長膠球拍的推擠拍形不似反膠前傾得那樣厲害,而且觸球瞬間要善于借來球之力。在回接側下或下旋球時,還可用一板向側前上方推再加點兒托抬的技術,拍形稍后仰,此技術可將下旋球轉為上旋球,以爭取主動。
磕與擋都是防守技術,兩者常交替運用。磕在擊球時稍帶有一個側向下切的動作,回球下沉比擋更為明顯,因此威脅更大一些。磕在技術上掌握起來比擋難度大,因此只在來球速度不是太快,上旋不是太強烈的情況下應用。
磕是靠撞擊回接,特點:在上升初期擊球,回球速度快,弧線低平,落臺后迅速下滑,減速較明顯,但球性不穩定,對方也不易進攻
在運用磕時,球拍的起始位置在胸前,因為是對付速度比較慢的來球,伸手不要太早,當來球過網后,接近本方臺面中間時,出手一般比較合適。拍形保持垂直或略后仰,特別是回擊旋轉較強的加轉弧圈球時,不能看來球很轉,就把板形下壓,這樣會打“滑”的。接觸球的后中部,手臂向前下方用力。此時手腕一定要固定,向下用力要柔和一些,用力方法有點像正、反膠的減力擋。在擊球過程中,要帶一點摩擦,不能直接推出去,那樣對球就會失去控制,在磕的時候,擊球時間至關重要,在上升期擊球最為合適。因為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項以借力為主的技術,如果錯過上升期,就很難借上力了,免強把球弄過去,也失去了磕的意義,變成了別的什么技術了。在身體控制上,在磕的全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收腹、含胸。因為一般情況下,磕過去的球運行距離是比較短的,可調節的范圍很小。這就要求身體和手上的控制要非常精細,不然的話,就會使球不過網,造成失誤。
在平時練習時,可以單球為主,輔以多球練習。一方練習磕,一方練習拉。為了增加回合,減少練習失誤,在磕過一板拉球后,陪練方在第二板可以適當減小點摩擦力量,把球“托”過去。長膠運動員擋一板過來,陪練方再拉,一直循環下去,也可以進行推磕對練;陪練方第一板推后,下一板可用搓球回擊磕過來的球,然后,長膠運動員用拱,陪練方再推,長膠運動員再磕。當然,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來練習接發球等其它環節中的磕。
長膠磕臺內短

關于我們|常見問題|加入動庫|正品保障|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 2005-2025 動庫商城 版權所有,并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