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乒乓球
- 乒乓球新聞
- 羽毛球新聞
- 戶外資訊
- 網球新聞
- 綜合類新聞
- 乒乓球技術打法
- 羽毛球
- 羽毛球打法技巧
- 戶外裝備導購
- 戶外知識
- 網球明星
- 運動健身
- 乒乓球比賽視頻
- 羽毛球比賽視頻
- 戶外裝備體驗
- 網球比賽視頻
- 足球
- 輪滑
- 乒乓球拍器材評測
- 羽毛球器材評測
- 戶外
- 網球裝備導購
- 臺球
- 騎行
- 乒乓球導購
- 羽毛球拍品牌導購
- 旅游路線攻略
- 網球
- 網球打法技巧
- 籃球
- 乒乓球明星
- 羽毛球明星
- 網球器材評測
- 游泳
- 登山/攀巖
- 乒乓球知識
- 羽毛球知識
- 網球知識
- 瑜伽
- 戶外視頻
- 乒乓球場館
- 羽毛球場館
- 網球場館
- 乒乓球比賽規則
- 羽毛球比賽規則
- 網球比賽規則
- 乒乓球促銷
- 羽毛球促銷
- 網球促銷
- 戶外促銷
- 綜合類促銷
- 綜合類
- 乒乓球教學視頻
- 乒乓球搭配技巧
- 促銷活動
商城資訊
羽毛球拍的傳言“三分球拍,7分線”是否正確,球友投票
?是羽毛球拍對整體性能的貢獻度更高,還是羽毛球線的貢獻度更高?高多少?三分球拍,7分線是對的嗎
以上投票基本反映了大家腦海中模糊的拍與線性能的重要性排位。結果認為線更重要一點的比以為拍更重要的高了超十個點,但還有約三分之一的網友仍然覺得兩者難分伯仲。
理越辯越明,希望以下討論能讓更多的網友辨出主次,以此選擇是要通過換拍還是換線去改良手感。
Vegebird
三分球拍七分線?請問這句話出自哪位高人,或只是一些無知者在人云亦云?我就不拿什么60元的SZ拍、超市拍和1200元的高檔拍比,也不拿釣魚線和BG66線比,要比就比價錢相近的大品牌中的好拍、好線,這樣公平吧。
以李宗偉為例,你覺得叫李從3U VTZF2換拍去5U ArcFB的影響大,還是叫他從BG66U M線換成BG65或BG80線的影響大?或叫一位用慣5U ArcFB的女球員換拍去3U VTZF,會不會比換線影響更大?
打了七八年球,我的總結是不同球拍的性能差距遠比不同球線的影響大,三分球線七分拍才是更應該的。
Ronthree
24磅以下,七分線三分拍;30磅左右,七分拍三分線。看過一張圖可以清晰地說明,24磅以下是打不出超過220公里以上的球速的。磅數越高,對揮速和控制力的要求越高。以業余選手用得比較多的25、26左右的磅數,線和拍的影響估計也就是六四開或者五五開,達不到三七開這么涇渭分明。
Farmer
一把寶刀,一塊鐵皮,前者生銹,后者鋒利。這種情況下切肉絲,哪把好用?這時說三分刀具七分鋒利,有錯嗎?一把VT,一把弓箭,前者拉18磅,后者拉你習慣的25磅,不管你是什么打法,都會必選后者上場,對吧?這時說三分球拍七分線,有錯嗎?
Starrover
七分線不只是你認為的線的本身屬性,更重要的是指穿線師的水平和線的張力的
精準!懂否?球拍、球線容易被標準化,但穿線這一塊則比較困難。
連胖子
所謂的七分線是說的綜合“線”,既包括線的型號,更包括磅數和拉線水平。給你個頂級拍,拉上15磅,估計任何線都不行。
芙蓉仙子
我認為,“三分拍七分線”之說的主要受眾是業余的菜鳥。
Vegebird
如果用數學比例(三七分)來比較兩樣東西,就必須比較其原本相同的特性才算公平合理。你說的拉不同磅數的線,已經不算合理公平比較了,就好像我也可以說同樣型號的兩支拍,一支不上手膠,一支上五層手膠,使用感受也會有巨大的差異!好好的一支拍為何要上五層手膠?就好比好好的一條線為何要拉18磅而不拉自己喜歡的26磅?
這是一個“定性與定量”的問題。定性:拍與線誰重要?定量:重要多少?但拍本身也有材料疲勞的變量,線也有穿線技術與彈性衰減的影響,所以,這個問題注定“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只是對于某些個體,比如固定球拍或固定球線,固定穿線點與固定磅數,如想提高手感,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PSY
我跟一位據說做羽毛球很多年的師傅聊天,他說現在主流品牌的球頭都是普通的紙盒粉碎然后拼的,有這回事?
天堂有羽(《羽毛球》特約編輯)
聽到這位“師傅”的話我比較“震驚”,就好像當年聽到“紙餡包子”的新聞一樣。經過跟蝦米等前輩的對證,我們認為,這應該是這位“師傅”誤會了。
打個比方,普通的蠟燭跟你手上用的碳素球拍都經歷過一個“原油提煉”的過程,所以如果我現在告訴你,你的碳素球拍是蠟燭做的,你信不信?同樣的道理,用于生產紙張的原木漿與主流的羽毛球球頭都經歷過一個“碎木”的環節,所以紙就可以用來做球頭了?
【背景知識】碎木復合球頭是較成熟與普遍的球頭種類。低端球的球頭多是全碎木再生;中高端球的球頭多是雙拼,即臺纖層(一種人造仿木材料)拼合碎木層。臺纖層用于固定毛片,碎木復合層承受擊打的力度。這樣能達到毛片穩固度高、球頭擊打手感好與整體成本可控等多方面的均衡,所以成為現在行業的常用方案。
金大宙
我的老家是一個三線小城市,有一條路幾乎是“羽毛球館一條街”,球館很密集。在這里加入球會打球,白天3塊錢,晚上5至8塊錢,包場地費還包球,球是RSL6,也不算太差。我有點醉了,這價格從我七八年前讀初中開始打球時就沒有變過,只是沒有想到這么多年還沒有漲價,球館竟然還能堅持,也不知什么原因?
天堂有羽(《羽毛球》特約編輯)
我這邊倒也有類似的“白菜價”的案例可以跟你分享一下。也是在老家,一個地級市的電子游戲廳一條街,大家激烈競爭后產生的白菜價現象就是“一塊錢100個幣”。比較而言,正常情況下,一塊錢最多只能買4個幣。讀大學的時候,我把這個價格說給同學聽時,幾乎沒有人相信是真的,就好像現在我對你所說的“10塊不到包場、包球”的白菜價的第一感覺是一樣的。
但是,我一直不覺得那些電子游戲廳會虧多少。原因是游戲廳里的街機只占不到五分之一,其他全部是老虎機,而街機永遠都是一條長龍人滿為患,更多的人只能去玩老虎機。老虎機可沒有辦法像街機一樣“兩人霸機、一幣通關”,永遠都是一群人圍著,大家明著比拼運氣,暗地里也比拼投幣量,只有一兩個幣你都不好意思當眾投進去,所以嘩啦啦一手幣看似很多,實際很快就沒了。又因為白菜價帶動了人流,店里面的零食飲料的銷量也上去了。這樣,在電費與店鋪租金這些固定成本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因為白菜價吸引的人來得多了,反而帶動了其他銷量,從而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償。后來接觸了一些經濟學知識后,才知道這種現象叫做“轉移支付/交叉補償”,就好像團購網站0元抽iPad一樣,從會計成本上面是虧本的,不過從宣傳推廣與收集客戶資料來說,卻是穩賺不賠。淘寶網上面也有1元包郵的活動,不過,聽說賣家可以把客戶的資料收集好后,打包賣給保險公司等需信件與短信做廣告轟炸的組織。
回頭看你的案例,我相信中國古話說的“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即經濟學理性人假設的道理,競爭肯定激烈。雖然打球費用是白菜價,但是人流多了,可以帶動快消品如飲料的銷量,或者周邊商品如器材與穿線的銷售,也可以在球館里做燈箱廣告,或用派優惠券的方式分享周邊其他商家的返利等。所以,我認為保持不虧應該是有辦法的。另外,羽毛球是非常消耗體能的一項運動,基本兩個小時就能放倒絕大部分人,所以控制成本的難度應該不大。
當然,我不是商家也沒有實際的運營經驗,以上分析多少有一點以己度人。萬一商家的出發點并非賺錢,而是抱著志愿者的態度,希望更好地推廣羽毛球這項運動,幫助街坊鄰居健身,我在這里還是想向這些館主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