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乒乓球
- 乒乓球新聞
- 羽毛球新聞
- 戶外資訊
- 網球新聞
- 綜合類新聞
- 乒乓球技術打法
- 羽毛球
- 羽毛球打法技巧
- 戶外裝備導購
- 戶外知識
- 網球明星
- 運動健身
- 乒乓球比賽視頻
- 羽毛球比賽視頻
- 戶外裝備體驗
- 網球比賽視頻
- 足球
- 輪滑
- 乒乓球拍器材評測
- 羽毛球器材評測
- 戶外
- 網球裝備導購
- 臺球
- 騎行
- 乒乓球導購
- 羽毛球拍品牌導購
- 旅游路線攻略
- 網球
- 網球打法技巧
- 籃球
- 乒乓球明星
- 羽毛球明星
- 網球器材評測
- 游泳
- 登山/攀巖
- 乒乓球知識
- 羽毛球知識
- 網球知識
- 瑜伽
- 戶外視頻
- 乒乓球場館
- 羽毛球場館
- 網球場館
- 乒乓球比賽規則
- 羽毛球比賽規則
- 網球比賽規則
- 乒乓球促銷
- 羽毛球促銷
- 網球促銷
- 戶外促銷
- 綜合類促銷
- 綜合類
- 乒乓球教學視頻
- 乒乓球搭配技巧
- 促銷活動
乒乓球裝備選購指南:CL是否夠用、反手粘性膠皮發不出力、海綿厚度的區別?
40+球時代雖然已經過好幾年了,乒乓球廠家新品迭代的速度也非常快,但是對于球友來說很多球友還是在使用或者準備購買自己記憶中的老型號球拍,就有人要問了經典斯帝卡CL現在還夠不夠用,還有就是40+球時代之后,反手粘套也開始流行起來,但是不少球友在使用只有感覺反手粘套自己用了發不上力,是什么原因呢?除了上面這些問題外,現在球友對海綿厚度重量都異常敏感,廠家推出的海綿厚度也越來越多,那么像狂飆2.2mm/2.15mm/2.1mm海綿厚度有什么區別,該如何選呢?下面來一一回答球友們的這些問題:
但不同于別的行業,乒乓圈除了幾個頭部品牌擁有強大的“造星能力”,其他品牌鮮有一上市便能夠成為爆款的新品。在裝備方面,乒乓球迷似乎十分戀舊,諸如已經銷售了20余年的狂飚3,如今依舊是國內正手膠皮繞不開的選擇之一。
可能隨著器材的變革,球迷手中的裝備相比10年前有所更新,但對于新品的敏感度確實不高。仔細想,可能乒乓裝備早就到了如今技術需求的天花板,既然如此,人們不愿意改變的并非是手中的裝備,而是長期磨合下來的手感。這好像也解釋了:為啥老產品的復刻版一上市就售罄,而一些新品卻要花上好幾年才能慢慢打開市場。
使用純木底板選斯帝卡CL球拍怎么樣?CR和空心柄選哪款更好?
打球四年了,從入門就一直在打纖維板,最近感覺到了瓶頸期想試試純木乒乓球拍,目前相中了斯帝卡CL底板,這乒乓板子現在算不算過時?該選擇CR和WRB空心柄哪個版本?
過時不至于,CL其實仍然奮戰在裝備一線,別忘了,它還曾是劉國梁手中利器,并助其完成了大滿貫霸業。斯帝卡CL最大的特點是“透”而不震,有較為明顯的酥脆感,對暴沖球也能很好吸收其能量,最大限度減緩來球對球板所帶來的沖擊,穩定回球質量,能有很好的還原使用者的技術水平,曾經有個說法:“斯帝卡CL就是技術的一面鏡子”對于沒嘗試過球友來說,感興趣的話完全值得一試。
另外,關于斯帝卡CL的版本,在2000年后,斯帝卡推出了CR(加硬涂層)以及WRB(空心手柄)等新技術,也都搭配CL推出了獨立型號,系列性能取向可以簡單概括下:想要加硬手感,選斯帝卡CLCR;想要加強鞭打感,選斯帝卡CLCR WRB ;兩者都想要,那就選斯帝卡CL CR WRB.當然,如果之前沒有體驗過CL系列的手感,還是更優先推薦無任何后綴的純CL。如果實在覺得以上版本過于懷舊,也可以試試斯帝卡賽博CL,相比傳統CL在進攻方面會更具優勢,但小球偏彈。
紅雙喜狂飚龍5反手狂飚3-37柔發不上力,推薦什么膠皮合適?
現在粘性膠皮不光是很多球友球星正手的首選,反手粘性膠皮也成為很多球友的追捧,看很多國手反手用了粘性膠皮之后,自己也想試試,這位球友就是其中一個,學國手們給狂飚龍5反手貼了狂飚3-37柔,雖然能擰能拉但是有點發不出力的感覺,需要更換嗎?如果要換什么能推薦的?
兩面狂飚3說實話比較挑人的,因為本身狂飚3的就是硬粘頂的屬性,即便是相對容易打透的37度其實還是比不少進口膠皮都要硬。另外,反手過渡球偏多亦或是動作較大較完整的球友,反手可能駕馭狂飚3更容易,偏向于爆發力、短促的小動作,想完美駕馭反手狂飚還是稍稍有些困難。
如果想換掉反手的狂飚3,但又想依舊保留一些狂飚的手感的話,可以考慮狂飚8-37柔以及狂飚8-80都是不錯的選擇,狂飚8系列的海綿會相對透彈一點。但要正視這個問題,反手配粘性套膠,多半會覺得有點不太走球的。要想撞擊效果好,亦或是出球迅猛一點的套膠的話,建議還是選擇高彈系,紅雙喜本家的金弓9或尼塔谷Fastarc P -1的效果就很不錯。
因為工作忙大概有十來年沒碰球了最近準備重拾舊愛。我是一名老球迷,從90年代就開始看球,很喜歡瓦爾德內爾。后來想問下如果模仿老瓦的配置現在還合適不?
太老的裝備現在也不好找了,如果真的非常迷戀老瓦想效仿其配置,可以考慮一下老瓦職業生涯后期的配置,為全套多尼克配置:球板是瓦碳,正手是Blue Fire 1,反手是Acuda S1。老瓦個人其實喜歡反手硬正手軟的配置,S1相對來說更有爆發力,也非常利于反手彈擊;M1則持球效果更好,更容易造弧圈確保穩定性。當然,如果預算很充沛其實瓦碳+兩面TENERGY 也非常值得推薦,這也曾經是奧恰洛夫多年的配置方式,底勁會更雄厚更偏實力風格,但M1+S1其實也能大致看做是平價版的“兩面TENERGY ”,只是絕對質量稍微欠缺,但如果學老瓦玩游擊戰,這也不叫事兒。
我是直板兩面反膠打法,但感覺反面膠皮貼手指那塊總是打滑,請問有什么解決辦法嗎?
A:直拍反面打滑,相信這是一個很多直板橫打愛好者共同的困惑,其實本質上沒有太好的“溫柔型”解決辦法,因為國際乒聯要求乒乓球膠皮的面膠必須整潔光滑,所以手掌流汗難免會在反面膠皮上形成打滑的效果。
當然,前面說了沒有太好的“溫柔型”解決辦法,但倒是有一個“暴力型”解決辦法可供參考,其實用物件打磨反手面膠與手指接觸的位置,在此不太推薦用高目數砂紙,因為也會打磨的比較平滑,可以考慮用一枚一元硬幣使勁磨,讓面膠表層粗糙即可,可以在一定程度緩解背面打滑的現象,感興趣可以搜索下王皓球拍的背面打磨圖片作為參考。當然,民間大神還是多,還有許多用貼紗布、肌能貼等球迷,其實可選的材料有不少,大家可以自行研究下。
尼塔谷的Rutis、Rutis Power、Rutis Revo三款乒乓球拍底板性能介紹:
覺得尼塔谷的Rutis 系列乒乓球板很好看,而且好像馬龍曾經也用過。但是仔細一看發現這個球板有三代:一代尼塔庫Rutis、二代尼塔庫Rutis Power、三代尼塔庫Rutis Revo底板,能大概介紹一下這個系列的球板嗎?
初代的至還一度被不少發燒友稱作“馬龍”,是玻碳纖維板的代表作之一,玻碳本身速度不算快,但是手感一流,配合初代尼塔庫Rutis乒乓球拍較硬的面材,在近臺的撞擊速度十分夢幻,雖然感覺球板形變不大,手感傳遞卻非常準確,同時球板的力量也要比同期的如小提琴的五夾板好上不少,對于小動作速度型的球友來說,Rutis 是一把銳利的劍。
第二代尼塔庫Rutis Power 底板為了顯示“Power ”的能量,干脆用上了尼塔谷旗下最硬的G碳素纖維,此纖維屬于編織碳,妥妥的重碳系,因此Rutis Power 的擊球手感要比Rutis 更為迅猛,更快的脫板速度也讓許多近臺殺手大呼過癮。第三代Rutis、Rutis Power、Rutis RevoRutis Revo 中的“revo似乎源于“Revolution ”(回歸)的縮寫,球板在配置上確實也有些回歸的意思,球板采用了尼塔谷較為輕薄柔軟的、與碳吉他的纖維一致的FE碳素,雖然仍是編織碳,但已經要柔和許多。
尼塔庫RUTIS 馬龍曾用初代Rutis 參加了2009年橫濱世乒賽
我以前的球板是亞薩卡YE7,后來一直想試試其他的大芯七夾。試過紅雙喜狂飚龍3,覺得略微有些偏弧圈不夠剛猛,還有其他的大芯七夾推薦嗎?
A:既然之前用的是亞薩卡,那繼續推薦一款亞薩卡旗下的球板-Destroy Destroy 又稱“大破壞”,聽名字就是不好惹的存在。Destroy 側面結構與狂飚龍3很接近,都是橫向大芯、都有兩條顯眼的紅線,但與狂飚龍3的風格還是有著不小的差異。Destroy 為純正
的瑞典血統,有著酥脆迷人的手感。如果說狂飚龍3性能調校是為優化弧圈性能,那么Destroy!則是追求極致的破壞力,將“橫芯”的力量感凸顯到了極致。
很少見到亞薩卡有非纖維球板的進攻性被評定為OFF+級,Destroy 就是這個例外。
紅雙喜狂飚3的海綿厚度好像有2.2mm/2.15mm/2.1mm三種規格,手感區別在哪?哪種手感和發力要求更高呢?
A:很多業余高手甚至國手現在習慣用2.15mm或2.1mm的海綿而非2.2mm的,實際上更多是為了給打底留出空間,防止套膠整體超厚。一般情況下,同種型號的套膠,在能打透的前提下,2.2能夠提供更大的底勁。2.1mm或者更薄的,更容易打透而借到球板的力量,從而打出速度。因此,有一種看法認為厚海綿更適合弧圈,薄海綿更適合快攻。
毫無疑問,薄的,必然手感更容易清晰。因為易透,所以發力要求也更低。但球質也就沒有厚海綿那么重。很多直板選手反手喜歡用薄海綿的套膠,是因為:反手一般沒正手力量大,膠皮可以輕點,易透些,彈擊起來也爽快。
紅雙喜很早便從省狂級別開始普及2.15mm以及2.1mm,相比常見的2.2mm,似乎這兩種厚度顯得“更專業”。
亞薩卡的飛龍適合當正手還是反手?飛龍和雷龍有什么區別?
A:飛龍其實算是正反皆宜的類型,但國內大部分球友還是更愿意用它來打反手。需要注意的是,飛龍上手需要一定的磨合期,放正手還好,放反手初上手可能會覺得稍硬,但其扎實的手感以及充沛的底勁讓進攻型選手感到無比踏實。飛龍雖然在素質定位上還是要略微偏向于正手,畢竟已經有國手將飛龍作為正手的案例,但是由于較好的容錯性,發力不錯的球友搞搞反手也完全可以,況且現在也有更柔和的中軟版本。飛龍主打的風格還是自身的爆發力與力量感,并且手感扎實不虛彈,發力反饋線性且容錯效果不錯。用久了之后,會感覺越打越爽。
雷龍是飛龍的兄弟款,噴彈感有所收斂,撞擊的扎實感會更好,同樣屬于發力上癮型。如果覺得自己有用不完的勁,上雷龍其實也可以。另外,飛龍雷龍這兄弟兩重量都很不錯,配重無憂。
看完上面的“乒乓球裝備選購指南:CL是否夠用、反手粘性膠皮發不出力、海綿厚度的區別?”資訊之后,應該對您購買一下商品有幫助:
紅雙喜狂飆3-紅雙喜省狂3-紅雙喜藍海綿-紅雙喜國狂-新聞資訊
